驻安哥拉大使馆提醒:在安企业务必合法用工,中国公民要避免落入陷阱

时间:2024-06-18 19:56:02 来源:时讯视界

  据“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驻安中国2023年7月,哥拉馆提公民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发布提示,大使AG超玩会将劳务纠纷列为安哥拉主要安全风险。醒安陷阱2024年1月,企业驻安哥拉大使馆提示在安中国企业和公民,合法要合法用工务工,用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提示指出,落入安哥拉失业率较高,驻安中国就业机会稀缺,哥拉馆提公民最低工资标准较低,大使适合中国公民在安工作的醒安陷阱岗位有限,切勿听信他人“淘金”传言而盲目来安寻找工作机会。企业

  但令人遗憾的合法是,仍有人搞虚假宣传,误导他人来安工作而不能兑现承诺,AG超玩会也有中国公民在安务工落入各种陷阱导致劳务纠纷。总结近期涉及的用工纠纷,大使馆再次提醒在安企业务必合法用工,在安中国公民要避免落入用工陷阱,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一、当心“高薪诱惑”。不少务工人员听信个别公司、个人中介口头宣传承诺,未通过正规劳务公司合同而自行来安,意图“淘金”,结果到安后或对工作、生活条件不满意,或工资待遇与此前承诺相去甚远,甚至不能及时兑现等等。

  大使馆提醒,切勿轻信他人“高薪”忽悠。当地员工最低待遇相当于数百元到千余元人民币不等,而上万元在当地则属于高收入,但此类工作机会十分有限。此外,外部、工作及生活环境与国内差异悬殊,大多数条件较为艰苦。

  二、当心用工“杀熟”。有的人轻信“熟人”“朋友”介绍,相信对方口头承诺而未签署劳动合同,或合同本身易发生歧义,甚至暗藏不利于雇员条款,后续发生拖欠薪水、薪水被以各种借口扣抵、当地法院也因“口说无凭”不予支持等问题。

  大使馆提醒,安哥拉最近修订了《劳动法》,更突出了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务必签署劳动合同,避免掉入用工陷阱。无论是协商、调解、仲裁还是走法律途径,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责的“护身符”。

  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个别人员本身工作技能欠缺,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或独自生存能力欠缺,或身患基础疾病,来安后出现不能胜任工作,或与人沟通交往出现障碍或矛盾,出现伤残事故或感染传染性疾病后导致基础性疾病恶化等等。

  大使馆不建议缺乏必要工作技能、不能适应国外工作环境、身患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者来安工作;要注意自身心理调节,注意与人沟通;生病及时就医,必要时回国治疗,确保生命安全第一。

  四、当心“下月就发”。在安哥拉经营的中国企业数量众多,经营状况各不相同。有的经营不善,有的出现资金链断裂,入不敷出而发不出工资。有的寅吃卯粮,谎称等经营状况好了“下个月就发薪水”,甚至还承诺加薪,如此反复而不见改善。出现过务工人员长时间工作而拿不到工资的情况。

  大使馆提醒,一旦遇到欠薪情况,应依据劳动合同,及时与雇主沟通,争取自身权益。必要时寻求社团或大使馆帮助,或拿起法律武器及时止损,维护自身权益,以免越陷越深。

  五、避免“打黑工”。个别人员利用安对短期来安旅游经商人员的免签政策入境而实为务工,违反安哥拉法律。免签入境后转换工作签证难度大,往往需要等待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费用高昂,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成功,但有的轻信中介和传言,交纳不菲“小费”,最终钱证两空,导致身份非法。有的雇主不及时帮助雇员办理签证,致其非法就业。有的以办签证为名擅自扣押务工人员护照,限制雇员转岗或回国。

  大使馆反对滥用安免签政策入境务工,并提醒,非法务工是安哥拉主要安全风险,来安务工应事先办妥与来安目的相符的工作签证。保持身份合法是合法就业的前提,也是雇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人不得恶意扣押他人护照。

  六、当心离职条款。有的企业合同中的辞职离职条款过于模糊,在遇到辞退、离职时当事双方各执一词。有的雇主甚至利用辞退条款恶意克扣雇员工资,以达到廉价用工的目的。

  大使馆提醒,在签署劳动合同时,务必明确辞退、离职条件,必要时在协商一致后可采用另纸方式书面予以明确,以免落入用工陷阱。任何人不得约束他人人身自由。如有需要,大使馆将为中国公民回国提供重新办证的便利。

  七、自行承担责任。雇主和员工之间有关用工的纠纷,本质上属于经济纠纷,应由当事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可以通过社团居间调停。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渠道诉讼解决。如有语言翻译等方面的需要,社团或大使馆可提供必要协助。

  大使馆提醒在安中国企业和公民,在用工过程中,要加强沟通,本着依法、公正的原则解决彼此分歧。社团和大使馆等提供的协助,均不能替代当事双方各自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雨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