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两大农业典型镇如何更“出圈”聚人气?曹江钱排积极探索“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时间:2024-06-18 21:12:17 来源:时讯视界

  茂名,出圈一座背山靠海的茂名粤西名城,是两大旅商j9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但农业发展大而不强、农业农文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典型茂名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困扰。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镇何茂名突出镇域联城带村功能,更聚在做强支撑、人气融合协调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曹江去年,钱排茂名共有7个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积极其中,探索高州市曹江镇、发展信宜市钱排镇作为两座农业大镇入选。出圈

  背靠优越的茂名农业产业资源,传统农业大镇如何延长“农文旅商”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中“出圈”聚人气?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信宜市副市长、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高州市曹江镇党委书记古斌。

曹江镇盘活旧粮仓打造高凉菜博览馆。曹江镇供图

曹江镇盘活旧粮仓打造高凉菜博览馆。j9曹江镇供图

  撬动农业特色产业资源  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2024年全省“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收看收听会议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接下来如何加力提速?

  俞淮竞:把握时势,发挥优势,统筹推进,接续发力,是我们最大的感受和整体的工作思路。在去年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基础上,今年起全镇15个行政村将分批打造“典型村”,以城镇样板为激发力,以点带面,分批推进,实现全面开花,城乡共荣,强镇兴村。

  古斌:最大的感受就是信心倍增、动力倍增、决心倍增。曹江镇作为农业大镇和首批典型镇,我们更要跳起“摸高”,自我加压,做得更好。接下来,我们将以“鉴江印象”东线和万亩淮山薯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纽带,以“高凉墟”为核心,辐射串联周边的人文景点和特色产业,打造“两带一核一圈层”的“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

  南方日报:两个镇都入选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如何理解“典型”的含义?

  俞淮竞:“典型”应该具有标杆、示范、引领的意思,我们镇有幸成为首批典型镇,是动力也是压力,广大干部群众颇受鼓舞。接下来,钱排镇将以三华李产业为发展核心,延伸三华李产业链,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推动城、镇、景、村、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带动信宜东部山区发展、吸引大湾区游客西进的“精美小城”和“信宜门户”。

  古斌:“典型”二字让我们觉得前所未有的重任在肩。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信任,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重托。经过上一轮的努力,曹江镇“硬装”已经基本完成,颜值、风貌等整体跃升。但“软装”部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接下来我们将走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建好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旺镇。

  挖掘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让产业有“广度”更有“深度”

  南方日报:说起产业,钱排镇的信宜“银妃”李可以说享誉全国。钱排如何打造特色地方品牌、做大产业规模?

  俞淮竞:产业强、农民富,是我们发展最大的底气。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县域副中心的地理优势和三华李产区优势,全力打造“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融合成长,推动文旅产业链式开发,实现农业产业往广度深度拓展。

  这两年,我们又大力推行“信字号”品控溯源销售机制和果树“定制”产销模式。同时,推动钱排三华李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我们紧抓农技培训普及、产品品质,产品营销、发展电商、改善物流、兴旺文旅。

  南方日报:曹江镇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其中还有省级示范点。如何培育如此聚集的农业发展格局?

  古斌:曹江坊间传颂一首民谣,“曲径通幽香蕉路,黄皮龙眼碰人头。淮山冬瓜满眼绿,星罗棋布荔枝楼”,这正是曹江物产丰富的真实写照。

  我们围绕曹江镇8万多亩荔枝产业资源,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广东省荔枝产业创新专业镇,用荔枝产业做示范;支持收购型企业开发大头菜、芋苗、萝卜干、辣椒、黑榄角等多个绿色食品标准化加工项目,辐射带动周边镇村60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9000多元,以“一碟小菜繁荣一方经济”;加大对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技术、资金支持力度,全镇23个行政村开设电商“一村一网店”平台。

  创新打造联城带村新平台  建设美丽圩镇要“面子”更要“里子”

“中国李乡”钱排镇,清澈的河流倒映着两岸精致的农房。高超华 摄

“中国李乡”钱排镇,清澈的河流倒映着两岸精致的农房。高超华 摄

  南方日报:乡镇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阵地。作为两座农业大镇,在发挥联城带村作用方面有哪些探索?

  俞淮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打造三华李产业“银妃”公共品牌,以集约化、专业化、高效化生产,形成“户户专业种李、家家生产增收”的农村经济格局;在城镇建设扩容提质方面,钱排城镇面积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展至6平方公里,升级改造了多条主要干道等,同时城区实施了整体风貌品质提升工程,通过串联新老城区,提升城区的活力和能级,带动周边村居发展。

  古斌:以我们打造“高凉墟”为例,这里不仅有人流,也有商流。我们盘活多间闲置店铺,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消费帮扶馆等多个农产品展销“窗口”,把曹江特产“装”进“面袋子”“酱瓶子”“果罐子”,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茂名。当前,“高凉墟”已成为促进商贸流通、联动县镇村的新平台,带动沿线23条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7万多农户增收,同时辐射范围覆盖库区7镇及周边等15个镇街,有效实现“打造一条墟、带动一大片”。

  南方日报:美丽圩镇建设是典型镇建设的环境基底,两个镇具体如何发力?

  俞淮竞:一是加快镇域建设和发展,制定《信宜市钱排镇典型镇建设规划》,确定一批以人居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提升乡镇对农村的带动力。二是做精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山水双合”、李花谷景区运营企业运营水平,努力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链上做好系列化配套服务。三是以“绣花功夫”建设美丽圩镇,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争取年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

  古斌:在谋划阶段,我们就明确,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根据群众意愿,我们完成了圩街道路黑底化、“三线”下地、“一河两岸”改造等大量的风貌提升工作。同时,我们对一批闲置的老资源老场所进行活化利用,为大家留住了乡愁和记忆。比如高凉菜博览馆,原本就是我们的旧粮仓。借助建设“高凉墟”的契机,融入高凉文化特色,建设高凉菜博览馆、高凉菜培训基地等,形成一个集参观、教学、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休闲区。

  南方日报记者 李赫 李阳诗 邱茜

  统筹:彭琳 刘俊 刘栋铭 黄进

推荐内容